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对乡村儿童、新业态群体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的关爱,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学前教育学院团委积极相应号召,集中组建实践团队8支、分散实践近50人,深入滨州市全域多点布局,覆盖博兴县曹王镇、无棣县信阳镇及棣丰街道、邹平市黛溪街道东城社区与明集镇、沾化区、滨城区市东街道、高新区街道等县区街镇,引领学前学子扎根基层幼教实践,以躬身行动应答育人三问,在服务“乡土幼苗“的征程中,淬炼当代师范生的时代担当。

一、铸魂培根 厚植家国情怀
志愿者们携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以《两弹一星,童心育魂》启蒙课、《我的祖国我奉献》故事会,为新就业群体子女讲述科学家事迹。志愿者化身“精神引路人”,将社区活动室变为爱国教育阵地,让孩子们在邓稼先精神浸润中筑牢家国根基。
二、文脉传承 创新文化实践
团队依托社区文化驿站资源,志愿者带领“候鸟”开启文脉传承之旅:在社区非遗工坊体验苗家绒绣经纬穿梭,于邻里书苑创作贝瓷彩绘,借端午龙舟彩绘解码民俗基因。各团队与当地社区共建“古今对话走廊”,让孩子们在舞韵泥香中,触摸中华文明的跳动脉搏。
三、科技启蒙 培育创新素养
团队联合社区科普基地,为“候鸟学堂”定制科创课程:志愿者们在社区共享实验室开展《趣探飞行》力学实验,借AI绘制航天梦想;带孩子们用传声筒探秘声波,凭气象站观测风云。在“科技苗圃”中,志愿者以生活化实验点燃新就业群体子女的科学星火。
四、乡土育人 助力乡村振兴
扎根社区田间课堂,志愿者们走进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滨州市邹平市黛溪街道东城社区、邹平市明集镇,开展特色课程:垃圾分类实践培育生态意识,轮胎体能阵锤炼团队协作,乡土劳作课深植家园情怀。志愿者以多元实践厚植“候鸟“成长根系,为乡村振兴育强人才幼苗。
五、成长护航 提升社会能力
志愿者们从交通安全实景演练、金融防伪科普,到《学会表达》社交课程;从消防研学解码秩序,到情绪管理故事会——志愿者们在社区架设平安认知网络,帮助孩子们掌握社会生存技能,为孩子们撑起社会适应保护伞,助力新就业群体子女自信翱翔。
当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巷陌,在“候鸟学堂“的五维育人实践中以爱国星火点燃信仰之光、用文脉薪传唤醒文化基因、借科技钥匙打开宇宙之门、以乡育汗水浇灌振兴青苗、凭携爱方舟守护成长航程,志愿者们正以每一次蹲身对话童心的姿态,将自己熔铸成教育强国征程上最炽热的火种,在托起每一只“候鸟“翅膀的同时,也完成了当代师范生对使命最铿锵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