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体育系“蹴就未来”志愿服务队以传承齐鲁文脉、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面向乡村儿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齐文化宣讲、蹴鞠技法传授、蹴鞠文化传播等展开。作为“青春传承齐鲁文脉”山东省“三下乡”专项实践活动团队,依托齐鲁文化资源优势,深入乡村挖掘蹴鞠文化内涵,通过非遗技艺体验、体育教学和文化宣讲相结合的形式,推动齐文化在乡村儿童中的普及与传承。
一、蹴鞠技法教学与实践
1.传统技艺体验
团队组织儿童参与手工蹴鞠制作,通过缝制工艺教学,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古代蹴鞠的制作流程,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例如使用皮革、棉线等材料,教授基础缝制技法,并讲解蹴鞠纹样的文化寓意。
2.体育游戏融合
志愿者们设计趣味蹴鞠比赛,如传球游戏、分组对抗赛等,将蹴鞠规则与现代游戏结合,降低参与门槛。通过分组协作,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齐文化与蹴鞠知识普及
1.开设齐文化蹴鞠小课堂
结合史料,讲解蹴鞠在齐国的起源与发展(如临淄作为足球起源地的历史),并延伸至古代计时、礼仪等关联知识,增强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认知。
2.参观临淄足球博物馆
通过文物模型、历史场景复原及多媒体展示,直观呈现蹴鞠从战国至明清的演变历程,强调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三、多元文化拓展活动
1.结合其他非遗项目
同步开展传统养生(如八段锦体操)、传统手工艺(蹴鞠编织)等体验,丰富文化传承维度,提升儿童的综合文化素养。
2.推广传统蹴鞠文化
志愿者们通过现场讲解、技法教学及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生动展现蹴鞠作为足球起源的历史脉络与运动魅力。游客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双肩背月""转乾坤"等经典解数技法,并体验仿古蹴鞠比赛,亲身感受这项千年运动的趣味性与文化内涵。
“蹴就未来”服务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蹴鞠技法与文化根植于乡村儿童心中,既弘扬了齐文化精髓,也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充分体现“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赋能提供了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