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号召,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播的浪潮中贡献青春力量,美术系“绘梦启航”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至23日走进齐国故都——临淄区开展绘美乡村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墙绘为媒,以艺术为桥,完成了从“画室创作”到“田野艺术”的蜕变,在广袤乡野间绘就了一曲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画卷。
一、深耕文化沃土,匠心擎画启航
团队充分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在活动筹备阶段团队便开启了“全链条”备战模式。从选题策划到图案设计,成员们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心设计出融合传统农耕文明、乡土记忆符号与现代科技元素的墙绘方案。从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智慧到充满童趣的乡愁记忆,从古朴的民俗风情到蓬勃的现代农业,一幅幅饱含创意与温度的草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艺术基因。
二、白墙作卷开篇,起型勾勒希望
团队成员迎着晨光,带着扫帚、抹布和画笔来到墙绘地点。面对斑驳的墙面,大家化身“乡村美容师”,认真清理每一寸墙面,为创作铺就干净画布。成员们用粉笔勾勒图案轮廓,精准测量,反复修改,确保每一笔都承载着对乡村的美好期许,以细腻笔触调和斑斓色彩,让一面面白墙变身讲述乡村故事的“立体画廊”。
三、画笔焕彩生香,乡韵传情越墙
经过连日创作,一面面墙面完成了从“斑驳”到“鲜活”的蜕变,成为讲述乡村故事的“立体画册”。在“舌尖上的童趣”主题创作中,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手持美食,跃然墙上,鲜亮的色彩唤醒了孩童时嬉闹的记忆;在“二十四节气”主题中,立春的嫩芽带着晨露的嫩黄,秋分的稻穗弯着饱满的弧度,农耕智慧在色彩中流转;在“怀旧物件”主题中,老式铜火锅、年代感暖瓶、墨绿邮政邮箱的斑驳质感,唤起了我们的集体记忆。团队成员们以细腻的笔触,将艺术与乡土完美融合,让每一面墙成为讲述乡村故事的载体。
四、书写成长答卷,践行青春担当
高温酷暑中,汗水浸透衣衫,颜料沾染双手,但团队成员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创作激情。递笔时的默契对视,调色时的轻声交流,补笔时的会心一笑,这些默默的举动都让协作的温情在烈日下悄然生长,温暖瞬间让艺术创作升华为青春力量的凝聚。正如队员所说:“墙绘会随时间褪色,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种子已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青春画笔既绘出了乡村的新颜值,更绘出了艺术服务社会的新路径——当专业与乡土相遇,当青春与乡韵共鸣,这幅“乡韵共融”的画卷,正是新时代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生动写照。
五、寻根齐风古韵,传承文化华章
实践期间,团队专程赴齐文化博物馆开展文化寻根之旅。这座承载着齐国八百年辉煌历史的殿堂,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实践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尊王攘夷”的政治智慧到稷下学宫的开放精神,从青铜器铭文的厚重到蹴鞠文化的灵动,跨越千年的文化滋养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种文化浸润不仅丰富了艺术创作语言,更让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
这是一次艺术与乡土的美丽邂逅,更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美术学子用画笔丈量土地,以色彩温暖人心,把艺术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实现了专业成长与精神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