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学习办事指南

 ※ 
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实践>>正文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七)
2024-08-18 18:3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淄博师专美术系组建“绘梦启航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3日至23日赴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之旅。团队通过墙面绘画、志愿宣讲、参观学习、志愿描红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一线了解国情、民情,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并利用专业技能为助力乡村振兴、绘就乡村美丽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以笔为舟,扬帆起航。

7月13日,美术系举行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实践团成员们高举队旗,喊出“绘梦启航,乡村振兴”的响亮口号,带着满腔热情与期待整装待发,踏上前往美丽乡村的202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艺术助力乡村,文化赋能发展”为宗旨,成员们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在这场乡村之约中书写难忘的青春篇章。


妙笔生画,墙绘新风

为深入挖掘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推进乡村美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团队成员经过前期实地考察,认真思考和讨论各种设计方案,经过多方考虑和数次完善,最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并结合村庄特色设计了十三幅图案作为此次墙绘的创作主题。

实践团队全体成员秉承团结协作、勤勉务实的精神,严格遵循安全规范,每日破晓即启程,阳光渐炽即方归。夜幕降临,借助投影设备,高效规划次日工作。每一面墙都是一处风景,每一种色彩都是一种情感,队员们不惧七月的骄阳似火和瓢泼大雨,都表现出了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决心。他们将汗水与心血融入颜料,让墙绘成为了有温度的艺术,最终利用10天时间高效率出色完成了100米的墙绘作品,生动诠释了乡村之美。


文润墨香,以刻传意

在完成墙绘的绘画部分后,成员们加快进程继续完成写字的部分。大家在纸上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一笔一划见证着成员们的细心认真。每一个字的轮廓,都凝聚着成员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的精心雕琢,都体现着大家对墙绘作品的极致追求,这不仅是为墙绘内容的完整性表达而努力,更是成员们传递乡村振兴,你我共建,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的重要载体。

以讲明志,文化传承

“西柏坡精神”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团的成员面向西河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宣讲活动。他们怀揣着使命与热情,将西柏坡精神的燃燃火种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独特魅力融入课堂,让赓续红色基因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西柏坡精神”宣讲团用朴素的语言与精美的图片向小朋友讲述西柏坡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团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小朋友认识绘画,了解绘画,感受艺术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宣讲,成员们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引领孩子们成长为兼具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少年楷模。

邂逅非遗,古色生香

为了传播非遗文化,了解红木家具的制作背后的复杂工序,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梦琦红木家具非遗文化展馆,领略红木文化的独特魅力,探访那被岁月沉淀下来的非遗之美。一踏入展厅,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精美的红木家具,细腻的雕刻、优美的线条、温润的质感,展示着传统工艺的精湛,更让大家惊叹于非遗传承人的巧夺天工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述着技法的传承与发展,成员们仿佛透过历史看到古代匠人精细打磨着作品,悠远而不失新意的传统文化沁润着心灵。非遗承载着数代人的心血与智慧,只有努力保护并传承下去,才能让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红色记忆,笔墨传情

在墙绘工作结束后,团队成员前往中共淄博特别支部旧址进行描红工作。有的同学用抹布或湿纸巾细心擦拭石碑上的灰尘和痕迹,有的同学则拿起画笔,一笔一划地按照石碑上的字迹进行描红,力求还原石碑的原始风貌。成员们的身影忙碌而有序,共同为石碑的描红工作贡献力量。

总结成果,自省奋进

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服务乡村的宝贵机会,以艺术之名助力乡村振兴,用色彩点亮农村,用画笔描绘未来。在本次实践中,成员们深切地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青年一代的朝气、才气、正气已然汇聚成吹拂广袤乡村大地的浩瀚新风

关闭窗口
图片风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0533-3821039

版权所有:共青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