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喀专项”志愿支教活动是山东省打造“文化润疆,齐鲁先行”援疆品牌的重要实践,是团省委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加强鲁喀两地青少年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促进民族团结贡献青年力量,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由学前教育学院牵头组建鲁喀专项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山东省“志愿有我·让爱飞跃万水千山”鲁喀专项志愿支教线下活动,于7月26日赴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7月26日上午,团队成员正式出发,从山东淄博到新疆喀什,跨越近5000公里,历时三天两夜,跨山越海,只为展现淄师学子的青春风采,贡献淄师学子的青年力量,筑牢民族团结的根基。
正式出发前,团队成员作了诸多准备,采购了各类教学物资,如体育用品、剪纸、手工黏土、纸盘,扇子等等,精心设计了多门别具特色的课程。此外,实践团志愿者们还自带音响、电脑、相机等设备,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7月29日-30日,在英吉沙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我校支教服务队与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女子学院、济宁学院等4所高校在英吉沙县开展研学活动。英吉沙,祖国最西端的县城,志愿者们从精致典雅的英吉沙小刀村,到桃李书香的国学书院,从古色古香的街道到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从浸润历史的土陶到甘冽爽甜的天山雪水,英吉沙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魅力,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现露着浓浓的中华文化底蕴。志愿者们赴疆支教不仅是支持教育,更承担着了解新疆文化,做好文化润疆,促进文化交融、交流和民族团结的时代责任和光荣使命。
故事开始
7月31日,支教服务队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举行了见面会并正式开启入学第一课,共有188名维吾尔族学生前来上课。据了解,前来上课的学生各种分布在四、五年级,平时在校上课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素材为主,在课外辅导、思想引领、美育课程、体能活动、传统文化知识普及等方面需求迫切。
为此,志愿者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了党史宣讲、红歌传唱、国学经典传诵、环保知识普及、国情社情认知、多彩体育以及手工美育等课程,专门设计了早读课和作业辅导课,以期促进当地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其暑假生活。
进行民族团结理论政策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者们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开展文化理论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八一建军节系列主题课程——学党史、唱军歌、普及国防教育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爱党爱国情操,积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心向党、齐爱国的价值取向,为学生们埋下国之大者的种子,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开设国旗文化课程,传承红色基因,志愿者带领学生们认识了解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国徽、党徽、军徽、团徽、队徽的形状和使用场合等。同时带领他们学习伟大的建党精神、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们养成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奋斗,坚守信念、爱党爱国、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深化当地学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
教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架起民族融通桥梁。志愿者开设以“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为主题的推普特色小课堂,课堂形式涵盖推普手抄报制作、推普手势舞、推普歌曲等,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帮助学生们解读含义,纠正发音,营造讲好普通话的浓厚氛围,并通过趣味游戏互动引导学生们大胆、自信、快乐地讲普通话,真正地将普通话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纠正学生们握笔姿势,规范书写笔画,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让学生们正确认识并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诵读国学经典,涵养民族精神。开设早读系列课程,带领学生们诵读《少年中国说》、《游子吟》《浪淘沙》《七律·长征》《过故人庄》《论语》等,句句经典牵动学生们对国学的挚爱,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经典,助力学子在争做有民族精神的新时代好少年中砥砺前行。同时针对学生们普通话发音中的个性化问题设置了趣味语音活动,以纠正学生们发音时前后鼻音混淆等错误,提醒正确的发音习惯。
支教,是一次磨练,一种奉献,也是一份收获。淄师学子用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为边疆基础教育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新疆教育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