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心理健康理论学习办事指南

 ※ 
当前位置: 首页>>素质拓展>>正文
赵勇同志在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1-12-14 09:36  

赵勇同志在全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上的讲话

这两天,我们开了一个很重要的会。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作了重要的讲话,从我国新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地分析了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意义,对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团组织如何实施这项计划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因故未能来参加会议,但在会议上发表了书面讲话,对于实施这项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我们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讲话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第一,会议召开的时机不同寻常。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空前强烈。共青团组织围绕最有潜力、最具有可塑性的大学生群体提出素质拓展计划,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共青团组织适应新形势的人力资源开发宣言。第二,会议的主题不同寻常。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四有”新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这次会议研究的是高校团组织如何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有效地服务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个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三,会议的效果不同寻常。“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具有长期规划、长远目标、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应该说,通过这次会议大家统一了认识,振奋了精神,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为下一步实施计划做好了准备。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周强同志、袁贵仁同志的讲话精神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着眼于引导和帮助每一个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素质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有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全员性,即针对每一个大学生展开,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通过简便易行的途径参与其中。二是全程性,即覆盖了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实践的各个环节,伴随着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三是导向性,即坚持正确积极的导向,引导帮助每个大学生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四是系统性,即着眼于建立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完整体系,建立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体到集体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

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进步持久不衰的动力和源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下,我们怎样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根本的选择就是下大力气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把中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巨大的人才优势,从而形成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国内竞争,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全球性视野,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而这些,仅仅靠课堂教育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大学生,来帮助他们拓展素质。作为高校中利用第二课堂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共青团组织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契合了时代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青年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是成长的关键阶段,当代大学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和参与竞争的需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成才愿望空前强烈。我最近到高校作了很多调查研究,接触了很多大学生,我问大学生现在最关注的是什么,他们说最关注的是就业时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实际上在大学学习的几年,大学生都在为就业、创业做准备,通过大学的学习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是他们最根本的需求。对大学生来说,完成学业是以后就业的基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素质则是他们的有效竞争力。他们希望团组织做的是帮助他们提高特色素质,推动他们成长成才。怎么样形成特色?在第一课堂之外拓展学习空间,开展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是一条根本途径。从这个角度看,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客观需要。资源不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就无法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力资源也是如此。然而,由于“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引进到中国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我们在人力资源能力评价、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市场还没有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比如在录用大学生这个环节,几乎全国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是用笔试和面试这两种办法决定的,表面看起来很科学,实际上不尽然,仅用简单的考试成绩和面试印象是难以全面判定人的综合素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出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应该说是一个以素质为核心的科学客观的证明,为社会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主旋律,是全社会配置人力资源尤其是配置大学生这个最具潜力的人力资源群体的客观需要。

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伴随着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高校共青团工作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很长时间以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围绕服务学生的根本需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在缩小,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减弱。为什么会这样?根本上还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工作与大学生的根本需求相距甚远。我们确实应该有危机感,这样下去我们怎么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怎么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怎么把高素质的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当前,我们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根本需求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必将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空间,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生机,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实现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何谓主旋律?标准有三条:第一就是要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放在“纲”的位置,其它的都是“目”。具体说来,就是工作决策时要优先考虑“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要求,开展活动时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部署,建设阵地时要始终坚持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服务,评价团干部、学生、团员时要充分体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标准。第二就是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切实杜绝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情况。具体说来,就是要统一主题,“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都要围绕全面服务高校素质教育这个主题来实施,切不可变调和泛化。要统一品牌,所有的地方都要叫“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所有的地方都要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只有统一了品牌,我们的资源才可以共享。要统一步骤,不能锣齐鼓不齐。从这次会议开始,我们先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就在所有的高校全面推进,全团要按统一的步骤来实施。第三就是要建立机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不仅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项工程,要重点建设统揽的机制。要力争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纳入教育部门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系当中,纳入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格局当中。要建立运行机制,使这项计划可以在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各个阶段,在学生工作、学习、实践的全过程,科学有效地运转起来。要建立评价机制,通过党政、团委、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的权威性评价,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建设成为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

二、抓住四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把握好一些关键环节。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文件里面已有明确的要求。在这里,我想就怎样认识和把握四个环节,作个说明。

关于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导航设计。职业导航设计不是一个新发明,美国哈佛大学就请很多权威人士为大学生做职业导航设计,效果很好。最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成立了职业设计方面的研究机构。这是一门新的学科,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进行职业导航设计确实是必要的,因为大学生没有走出校园,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他们很难准确把握就业甚至是人生的方向。帮助他们做职业设计,可以让他们选准人生的航标,少走弯路,降低成功的成本。职业导航设计是计划的一个基础性环节,这个环节的工作量很大,具体操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召开三方会议,由团委、老师、社会贤达人士三方面组成职业导航设计专家小组,负责为学生进行职业设计。下一步团中央学校部要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设计研究所一起来研究这个课题,对大学生到底怎么给予指导,把握一些什么样的原则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同时,鼓励各地大胆探索。现在看来,纯粹靠老师不行,纯粹靠团干部也有困难,三方面要结合起来。二是要动态管理。职业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想对每一个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指导,必须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第三就是设计出来之后,还要充分尊重每个大学生自己的意愿,使他们乐意接受这个职业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接受了,把这个职业设计作为他们最大的兴趣和奋斗的目标,就会形成一种主动的正向的积累。

关于大力开展素质训练。素质训练是计划的中心环节,是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素质训练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根据每个大学生的职业导航设计,针对他们自身的特点开展素质训练。学

业是基础,特色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今后《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里面记载的内容都能根据每个大学生成长 、发展的走向形成鲜明的特色,不要包罗万象。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张扬个性的教育。我们现在搞的素质拓展训练,应该首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导航设计选择相应的素质拓展项目。如果我们提供的训练不能张扬个性,不能适应个性的发展,那就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素质训练要整合资源。一个学校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所有需求,应该把校内的资源、校际的资源整合起来。学生参加的素质训练项目,校与校之间应该互相承认。学校搞素质训练,还要和社区教育、企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素质训练要项目化运作。也就是说,要设计一个一个的训练项目,让学生来自主选择,有人把它形象地叫作“服务超市”。素质训练还要跟踪反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闷着头自己在学校里面搞训练,而是要注意把握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跟踪素质训练体系。

关于建立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次会议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使素质教育得以有形化、具体化。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从原则上把握,这个评价体系应该有四个特点。首先是科学性。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的三条要求为科学依据,即第一条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思想道德水平,第二条是创新精神,第三条是实践能力。符合这三个要求的就记载,不符合的就不记载。其次是真实性。要坚决防止个人作弊和集体作弊。如果今后我们这个证书推行过程中出现集体作弊、个人做假的情况,那就不仅砸了证书这块牌子,而且把整个计划都毁了。所以我们必须有监督机制来保证记载、登记的真实性。第三是自主性。证书所填内容是学生自己申报的,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以学生本人的意见为主。这也是计划顺利实施、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第四是权威性。刚才有的同志发言中提得很好,光靠基层团支部有没有权威性?这个我们可以讨论,具体环节要依靠团支部,但是最后的认证要有权威机构,社会有关方面的盖章认证也是重要证明。我想这方面在实践中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关于培育广泛的认同。社会认同是评价我们这个计划成功与否的一个根本标准。我们培养人才是为了服务社会,社会要不认同,我们的工作就没有落到实处。认同要靠我们共同来培育,要靠我们一点一滴来努力。这方面大学团组织首先负有第一责任,实施的计划和推行的证书到底质量怎么样,真实性怎么样,权威性怎么样,这是重要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社会是无法接受的。其次是团省、市委,尤其是团省委负有重要责任。我们在试点的过程中,一旦取得成果,就要宣传典型,宣传成果,重点要形成两方面认同:一是政策认同。团中央在会议之前已经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作了沟通。在适当的时候,团中央将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下发文件,要求用人单位今后选择学生、评价学生时看两本证书,一本是学历证书,一本是素质拓展证书。二是市场认同。用人单位的自主选择是一种市场的力量,这个力量是无形的,无所不在的,我们要逐步培育这种市场的认同。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不仅需要广大团干部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办实事,而且还必须运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在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高校共青团工作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又是适应新形势的新发展。因此,实施这项计划一方面要继承我们这些年来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品牌,继续推进“挑战杯”、“三下乡”、“校园文化活动”等项目。另一方面更要突出创新,不是把过去的项目进行简单的归拢,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仅仅加一个登记的环节,而是要在职业设计、训练、评价、推荐等所有环节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一套素质教育制度。

第二,处理好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关系。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课堂教育是基础性的。我们要依托这个基础,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拓展第二课堂教育,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增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讲相对于课堂教育还是薄弱环节,而这恰恰又是共青团大显身手的地方。所以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重点要放在第二课堂,放在课外,放在校外,这是我们的着力点,是主阵地。

第三,处理好统一品牌和突出特色的关系。统一品牌和突出特色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强调统一品牌是为了集中全团力量牵动党政,影响社会,从而为我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强调统一并不是不鼓励各地大胆创新,恰恰相反,我们支持各地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体现本地特色,创造出更多的经验和更广阔的空间。突出特色尤其体现在素质训练方面,构建什么样的训练项目,确立什么样的训练平台,设计什么样的训练理念,这里面可创造的空间大得很,希望各个地方大胆探索,搞出特色来。

第四,处理好团学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推进素质教育,共青团组织只能承担部分工作而不是全部,所以一开始就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部署下做这件事情。要摆正我们的位置,主动争取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争取学校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就是要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的总体格局当中,就是要处理好和我们以往工作、学校其它部门工作的衔接问题,立足长远推进这项工程。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就是高校战线各级团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落实。狠抓落实就要知难而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确实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真正要做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下一个决心,不管在共青团这个岗位上干多长时间,都要切切实实为这件事情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狠抓落实就要深入调研。从团省委分管书记到学校部长、校团委书记都要深入到一线调查研究,要了解学生需求,了解社会需求,了解高校的运行机制,为今后设计活动指导工作奠定基础。狠抓落实就要示范带动。各团省委分管书记都要直接抓一个示范点,以点带面。如果推出一批成型的典型,起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广起来就很快。共青团完全有这个动员能力,关键是抓出一批成型的典型。狠抓落实就要重在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是搞一个活动,回去以后发个文件、开个会、上个电视、登个报纸就完了。我们要从一件一件事情做起,建设阵地,完善机制,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建设上下功夫。要把团的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把团省委学校部建设好,把高校的团组织建设好,尤其要保持高校的团委书记特别是试点高校团委书记的相对稳定。

同志们,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已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我们实施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遇,也给了我们一份责任,我们别无选择。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共同开创新的辉煌。

关闭窗口
图片风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0533-3821039

版权所有:共青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