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构设置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学习办事指南

 ※ 
当前位置: 首页>>组织建设>>青马工程>>正文
知行淬炼 青春担当|美术系2024-2025学年青马培训成果纪实
2025-06-28 23:3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肩负时代责任,美术系团委于2024年11月6日正式启动了2024-2025学年“青马工程”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立足新时代青年培养要求,以“思想引领铸魂、实践淬炼强基、社会服务育人”为培养主线,设计“理论学习、能力提升、素质拓展”三大模块,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与专业特色融合度高,且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培训活动。通过这一过程,成功培养了一批政治坚定、能力卓越和作风优良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活动成效与育人成果

(一)思想引领铸魂:强化理论学习,筑牢信仰根基

1.把握时代脉搏,提升政治素养

1)组织多场高水平的理论讲座。邀请校团委副书记李广志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立自信自强》专题讲座。讲座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科学体系及实践要求等多个维度,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结合美术专业特色,激励学员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学员们在听讲座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且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增强了对文化自信的认同与使命感。

系党总支书记吴庆围绕《跨越百年,都是“00”后》为主题进行授课,引导学员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吴书记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启发式讲解,引导学员明确青马骨干应肩负的使命,即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学员们在课程结束后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积极为集体与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系团委书记宫亚文多次开展专题团课,团课内容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理论阐释、案例剖析、互动研讨等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路径和责任担当。

(2)组织“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学习。学员们围绕教育、就业、科技创新等与自身息息相关的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升了大家对国家政策的关注与理解。班长也带领学员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学员们结合专业背景展开了“艺术学子如何服务国家发展”的深入交流,最终形成了“小我融入大我”的共识,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

2.贯穿红色教育,强化使命担当

(1)组织学员前往淄川区烈士陵园开展了“清明祭英烈,执笔铭忠魂”活动。学员们在烈士墓前进行墓碑描红与敬献白菊,通过沉浸式的纪念活动,深刻感悟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家国情怀。学员吴文静在活动后表示:“触摸碑文时,真切感受到历史的重量与青年的责任”,她的感悟体现了这一活动的深远意义。


3.多元学习载体,激发学习热情

(1)组织《论党的青年工作》读书会。学员们通过精读原著,分享心得,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青年工作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在工作研讨会上,学员们围绕班级管理、活动组织等内容展开交流,优秀的学生干部分享了管理经验与实务技能,为其他学员提供了提升自身能力的宝贵学习机会。

组织主题团日活动,增强学员的政治认同感与实践能力。如“清明祭英烈,执笔铭忠魂”墓碑描红志愿服务,以及“福起新岁进社区,学悟践行传温暖”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活动,“感悟发展成就,砥砺青春担当”参观学校北院活动,学员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学校建设成果,增强了爱校荣校情怀,感受到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淬炼强基:锤炼过硬本领,展现青春风采

1.注重以赛促学,提升思辨表达

(1)举办“风华正茂恰是青年,助力发展‘我’要担当”演讲比赛。15名学员围绕爱校荣校主题,结合专业特色阐述了青年应担负的责任与使命。选手们从“艺术赋能校园文化”入手,展现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强有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赛后,学员们普遍表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获得显著提升,并深化了对青年责任的理解。


推荐四名优秀学员参加校级“承思维底蕴,辩青春风采”辩论赛。我系代表队“锦言思辩”展现了深厚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张艺僮同学荣获“最佳辩手”称号。通过这场比赛,学员们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技巧,也更加坚定了在团队合作中的集体责任感。

2.组织素质拓展,磨砺意志品质

(1)寒冬降雪期间,学员们迅速组织清雪除冰志愿服务活动。60余名学员不畏严寒,手持铁锹和扫帚,团结协作、

 

高效清理校园道路积雪,确保了“暖心通道”的畅通。通过这次活动,学员们展现了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也锻炼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毅力。

 

举办“雪人争霸赛”创意实践活动。学员们以团队为单位,创作了富有创意的雪人作品,既展示了专业技能,又增添了冬日趣味。活动在系公众号展示后,吸引了超过3000人次参与投票。这不仅为学员提供了展示创意和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寒冬注入了活力。


(三)社会服务育人:美育赋能基层,彰显青年担当

1.艺术浸润民心,传递温暖力量

(1)30余名学员积极参与“美而有术谱丹青,心怀奉献显担当”墙绘志愿服务活动,为淄博“1954燃·陶时光”景区创作了200余平方米的墙面艺术作品。通过这次活动,学员们将传统陶瓷工业遗址与现代艺术结合,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也为当地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墙绘作品的完成,不仅展示了学员们的艺术才华,更为提升遗址的文化价值做出了积极贡献。

 


(2)学员在我系组织的“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中始终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在奂山社区的“福起新岁进社区,学悟践行传温暖”活动中,学员们不仅创作并赠送了50余幅春联和窗花,还通过环境清扫等活动,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


此外,在城里社区的“折彩画心,感恩母爱”母亲节特别活动中,学员们设计了“母爱时光机”互动环节,带领社区儿童制作感恩贺卡,引导他们表达情感。这些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获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充分展现了青马班学员在服务社会方面的热情与智慧。





2.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文化发展

(1)学员积极参与团市委开展的“进村联户”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在淄川区夏庄村,学员们组织开展了剪纸、陶艺等非遗文化体验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践体验”的方式,让村民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美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机结合,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


(2)学员踊跃参加北苏社区“井上添花,绘美家园”社区美化项目。30余名学员报名成为志愿者,历时两周为50余个井盖绘制了文化创意、动物保护、绿色环保等主题的图案。


将公共设施转变为文化景观,创造了“艺术+社区治理”的创新模式。目前,社区墙绘工程仍在进行中,学员们通过艺术创作不断激活公共空间活力,形成了“专业引领-居民参与-社区共建”的良性联动机制,不仅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审美意识和共建共享理念,也成为新时代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

 

活动成效与育人成果

通过本次“青马班”培训,学员们实现了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的同步提升。理论学习筑牢了信仰之基,实践锻炼拓宽了成长之路,学员们完成了从“思想觉醒”到“信仰坚定”、从“理论认知”到“行动自觉”的蜕变升华,成为带动更多青年成长的榜样。

(一)思想引领成效显著

通过培训,学员们的理论素养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及两会精神后,学员们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政治认同。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学员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35名学员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8名学员进入党员发展对象行列,彰显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成熟与进步。同时,通过专题讲座和集中学习,学员们不仅理解了五四回信精神,还明确了自身应担负的责任与使命。思想汇报的内容也由最初的“泛泛谈感想”转变为“结合专业谈使命”,学员们的思想认识从感性层面升华为理性层面的深刻思考。这一变化体现了学员们在思想高度和政治责任感上的不断自我提升。

(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学员们通过参与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个人的专业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在校内,学员通过参加演讲比赛、清雪除冰等活动,切实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些活动为学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升自我。

在校外,学员们积极参与社区墙体彩绘、美育课堂和烈士陵园描红等志愿服务活动,成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在这些活动中,学员们通过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推动了社会文化建设,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学员们在基层社区与乡村开展的实践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文化品味,还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淄川区夏庄村,学员们通过剪纸、陶艺等非遗文化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激发村民的文化认同与传承热情,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活力。在北苏社区,学员们开展的“井上添花,绘美家园”社区美化项目,充分彰显了青年学子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也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模式和艺术支持。

学员们积极参与“三下乡”、“返家乡”及“青鸟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见习实习机会服务家乡小学,用专业学识反哺家乡建设,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这些实践经历既磨砺了青年才干,更在基层沃土上谱写了动人的青春篇章。“青马”学员参与的烈士陵园描红活动,还获得了新华社、淄川融媒等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特色做法与经验总结

(一)艺术赋能社会服务,实现双融双促

充分发挥美术系的专业特色,打造“艺术+社会服务”的创新模式。学员们通过参与烈士陵园描红、社区墙体彩绘、传统文化体验、社区美育课堂等活动,深刻体会到专业技能对社会贡献的巨大潜力,从而将艺术创作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自信,展示了自身的艺术才能,提升了社会实践能力,也为社会贡献了青春力量。

(二)“理论+实践”同频共振,提升培养实效

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互促关系,设计了“理论+实践”同频共振的培养模式。在理论课程方面,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帮助学员打牢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引导学员深入思考,将知识内化于心,增强理想信念。在实践教育方面,学员们通过演讲比赛、社区服务、实地研学等多样化活动,不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还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了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理论应用、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学员们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行动自觉与服务意识。

(三)优中选优严格选拔,注重标杆引领

“青马班”始终坚持严格标准选拔学员,厉行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志愿服务经历等多维度考察。通过全面评估,确保每位学员不仅具备较强的思想觉悟,还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全面推动自身成长。同时,按照20%的比例选出优秀学员,形成内在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辐射带动效应。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学员们的进取心,还通过标杆引领,实现了“点亮一人,带动一片”的良性氛围。优秀学员的示范作用成为了全体学员自我提升的强大动力,推动了青马班学员在各个领域的持续进步。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美术系“青马工程”培训班在思想淬炼、实践锤炼和专业锻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构建了“思想引领有深度、能力培养有力度、服务社会有温度”的“3+3+3”特色育人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更帮助他们在社会责任感、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上实现全面提升。

 

前期的工作为未来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前行的道路仍充满挑战与机遇。我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青马班必将在新时代的青年成长历程中,继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培养更多具有责任感与担当精神的青年骨干。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深化创新,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深化校社协同机制,完善需求对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的长效机制;二是打造品牌项目矩阵,促进“艺术+公益”深度融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服务项目体系;三是优化人才培养闭环,完善“专业实践-社会服务-价值引领”的培养链条,着力培育兼具艺术专业素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持续注入青春动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谱写美术青年的时代华章。

 

关闭窗口
图片风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0533-3821039

版权所有:共青团委员会